时间: 2025-04-28 19: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9:20
威猛:形容词,通常用来描述人或动物的力量强大、气势雄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敬畏感。字面意思是指威力强大,气势猛烈。
威猛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威”和“猛”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威力强大和气势猛烈。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用来形容军事力量或自然现象的强大。随着语言的发展,威猛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形容人的体格和气势。
在文化中,威猛常与英雄形象联系在一起,如古代的武将、现代的员等。在西方文化中,威猛也常用来形容力量强大的形象,如超级英雄、神话生物等。
威猛一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联想到力量、勇气和不可战胜的形象。在情感上,威猛常带有一种敬畏和崇拜的情感。
在观看体育比赛时,我常常被那些威猛的**员所吸引,他们的力量和速度让人印象深刻。
诗歌: 威猛的雄鹰,翱翔在蓝天之上, 它的翅膀,划破长空,无所畏惧。
故事: 在古老的森林中,有一只威猛的狮子,它的咆哮声能让所有动物都为之颤抖。
视觉:联想到强壮的肌肉、雄伟的山脉、猛烈的暴风雨。 听觉:联想到雷鸣般的咆哮、战鼓的轰鸣。
在英语中,与“威猛”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mighty”或“powerful”,它们在描述力量和气势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威猛”更强调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理上的敬畏。
威猛一词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能够有效地传达力量和气势的概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