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1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17:08
数九天:这是一个汉语词汇,特指传统节气中从冬至开始计算的九个九天,即81天。这段时间是冬季最寒冷的时期,每九天为一个单位,共九个单位,称为“数九”。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数九天常被用来描绘寒冷、萧瑟的冬季景象,如“数九寒天,冰封雪地”。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人们常用“数九天”来指代寒冷的冬天,如“今年数九天特别冷”。 专业领域:在气象学或农业领域,数九天可能被用来分析冬季气候变化或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同义词:寒冬、严冬、酷寒 反义词:酷暑、盛夏、炎夏
数九天的概念源自*古代的农耕文化,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出冬季最寒冷的时期,并以此来安排农事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逐渐成为民间俗和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在*文化中,数九天不仅是气候的标志,也与许多传统俗和民间故事相关。例如,人们会在数九天期间吃饺子、喝羊肉汤,以抵御寒冷。
数九天给人以寒冷、漫长的感觉,但也象征着冬天的深沉和宁静。它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亲情的温馨,以及冬日里特有的宁静和安详。
在北方生活时,每年数九天都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因为这意味着可以和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享受温暖的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数九天:
数九寒天雪纷纷,
炉火旁,话家常。
冬日的宁静,
是岁月的温柔。
数九天让人联想到白雪皑皑的景象和寒风呼啸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冬天的印象。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数九天”这样特定的概念,但每个文化都有自己对冬季寒冷时期的描述和理解。
数九天不仅是一个气候现象的描述,更是*传统文化和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寒冷中寻找温暖和希望。
1.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2.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