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4:05
“偷懒耍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工作或学*中不认真负责,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来逃避责任或减少努力。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付出努力,却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的行为。
“偷懒耍滑”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普通,没有特别的历史典故。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在描述现代职场文化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时。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和诚实是被高度推崇的美德。因此,“偷懒耍滑”这种行为在社会中通常不被接受,被视为不道德或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个词汇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反应,如厌恶或不满。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诚实、不努力的人,可能会影响人们对这些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职场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他经常偷懒耍滑,导致团队项目进度受阻。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破坏了团队的合作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将“偷懒耍滑”融入描述人性的复杂性,如:
在生活的舞台上,有人勤勤恳恳,
有人却偷懒耍滑,试图逃避责任的重担。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工作中偷偷摸摸、不认真工作的样子。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批评或指责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irking responsibility”或“cutting corner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不诚实和逃避责任的意思。
“偷懒耍滑”这个词汇在描述不诚实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时非常有用。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避免这些不良行为,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健康发展。
做这种事谁也不再提平常他们最看重的工分问题,更没有人偷懒耍滑。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懒】
(形声。从心,赖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懒。-懒,懈也。怠也。一曰卧也。 、 《宋书·范晔传》-吾少懒学问,晚成人。
【组词】
懒待、 懒怠、 懒得、 懒残和尚煨芋
3.
【耍】
(会意。从而,从女。而,颊毛。盖谓用颊毛戏弄女子。本义:戏耍。一般指不正当的行为)。
玩耍,游玩;消闲取乐。
【引证】
宋·周邦彦《意难忘》-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 、 《西游记》-一群猴子耍了一会,都去那山涧洗澡。
【组词】
耍水、 耍货、 耍拳、 耍歇
4.
【滑】
(形声。从水,骨声。本义:滑溜,光滑)。
同本义。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间关莺语花底滑。 、 清·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冰滑。
【组词】
滑擦、 滑出律、 滑踏、 滑刺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