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8:0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8:05:00
词汇“公帑”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公共资金或国家财政资金。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公帑”字面意思是指公共的财库或公共的资金。它通常指的是由政府管理或使用的资金,用于公共事务、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公帑”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公”指公共的,“帑”指财库或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帑”逐渐固定为指代公共资金的词汇。
在**文化中,“公帑”的使用和管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关系到公共利益和国家发展。在社会背景中,公帑的合理使用和监管是政府责任的重要体现。
“公帑”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政府透明度、效率和廉洁的思考。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政府的责任、纳税人的权益以及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政府预算、公共项目或社会福利时使用“公帑”这个词。例如,在讨论某个公共设施的建设成本时,我会提到“公帑”的使用情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帑”:
公帑如流水,滋养万民生。
透明每一分,公正照人心。
“公帑”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政府大楼、财政报表、预算会议等视觉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新闻报道中关于政府财政的讨论。
在英语中,“公帑”可以对应为“public funds”或“public treasury”。在不同文化中,对公共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都有类似的重视和讨论。
“公帑”这个词在描述公共资金时非常准确和专业。它在财经、政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理解政府财政和公共政策至关重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公帑”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讨论和分析相关话题。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絜。-絜,麻一絜也。 、 《通俗文》-束缚谓之絜。 、 《广雅》-絜,束也。 、 《韩非子·五蠹》-子孙累世絜驾。
用绳度量围长。
【引证】
《庄子》-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