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8:31
词汇“公索”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组合,“公”通常指公共的、官方的或与政府相关的,而“索”可以理解为索取、搜索或索引。因此,“公索”可能指的是官方或公共机构进行的索取或搜索行为。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的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
“公索”可能指的是官方机构或公共组织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索取或搜索行为。
由于“公索”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公”和“索”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强调法治和政府透明度的社会中,“公索”可能被视为政府行使职权的一种方式,但也可能引起对政府权力滥用的担忧。
对于一些人来说,“公索”可能引起对政府干预和隐私侵犯的担忧;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代表法律和秩序的维护。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公索”这个词汇,除非在涉及法律或行政程序的情况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公索”用作描述政府或官方机构行为的象征性词汇,例如: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政府行为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
“公索”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范围相对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特定的政府或官方行为。然而,由于其不常见,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更多的语境支持来确保理解的一致性。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