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9:20
词汇“司人”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可能会比较困难。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司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负责管理或监督某项事务的人。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
由于“司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或表达特定的意义。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加罕见。
由于“司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硬要构造一个例句,可能是:
同义词可能包括“管理者”、“监督者”、“负责人”等。反义词可能包括“被管理者”、“下属”等。
由于“司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考证。可能的词源分析是,“司”字有管理、负责的意思,“人”字指人,结合起来可能指的是负责管理的人。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司人”这个词汇可能被赋予特定的意义。例如,在某些组织或机构中,可能会有特定的职位或角色被称为“司人”。
由于“司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如果非要联想,可能会想到一个严肃、负责的形象。
由于“司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由于“司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可能比较困难。如果非要尝试,可能是:
由于“司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非要联想,可能会想到一个穿着正式、手持文件夹的形象。
由于“司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难以比较。
总的来说,“司人”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能会比较困难。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可能并不具有重要性。如果遇到这个词汇,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其含义。
1.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