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4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6:26
司仪:指在仪式、庆典、会议等场合中主持活动、引导流程、介绍嘉宾或发言人的专业人员。司仪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公众演讲技巧。
“司仪”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掌管礼仪的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现代所指的主持人角色。
在**文化中,司仪在婚礼、庆典等重要场合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表现直接影响活动的氛围和成功与否。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角色被称为“Master of Ceremonies”或简称“MC”。
司仪往往给人以正式、庄重、有条不紊的印象。在个人情感上,司仪可能唤起对重要时刻的记忆,如婚礼或毕业典礼。
在参加朋友的婚礼时,我曾目睹一位司仪如何巧妙地引导整个仪式,使每个人都感到温馨和参与感。
在诗歌中,司仪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引导者,引领着季节的更替和人生的重要时刻:
司仪轻启朱唇, 春之序曲缓缓奏响, 花开花落,岁月如歌。
司仪的形象往往与正式的着装、麦克风和舞台背景联系在一起。听觉上,司仪的声音通常清晰、有力,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在英语中,“司仪”对应的是“Master of Ceremonies”或“MC”。在不同文化中,司仪的角色和职责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功能都是主持和引导活动。
通过对“司仪”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中的重要性。司仪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氛围的创造者,其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对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1.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
2.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