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3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5:41
挟持:字面意思是指用暴力手段控制某人或某物,使其不能自由行动或表达意愿。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武力或威胁,强迫某人做某事或控制其行动。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挟持常用于描述紧张的情节,如绑架、劫持飞机等。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挟持可能用于比喻,形容某人利用某种优势控制他人。 专业领域:在法律和安全领域,挟持特指非法拘禁或控制他人,通常涉及犯罪行为。
同义词:绑架、劫持、控制、胁迫 反义词:释放、自由、解放
词源:挟持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用手臂夹住某物或某人。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使用暴力或威胁控制他人的行为。
意义和影响:在现代社会,挟持行为通常与犯罪和恐怖主义相关,引起公众的恐慌和政府的重视。
情感反应:挟持一词通常引起人们的紧张和恐惧感。 联想:联想到电影中的紧张情节、新闻中的绑架**等。
经历或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挟持行为通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如某次恐怖分子挟持了一架飞机的**。
诗歌:
在黑暗的角落,
挟持了光明的希望,
恐惧在心中蔓延,
等待救援的曙光。
视觉联想:联想到电影中的紧张场景,如《速度与激情》中的劫车场景。 听觉联想:联想到紧张的音乐,如电影配乐中的悬疑音效。
不同语言:在英语中,挟持可以对应为 "kidnap" 或 "hijack"。 使用情况:不同文化中,挟持行为的法律和社会反应可能有所不同。
理解:挟持是一个涉及暴力和控制的词汇,常用于描述犯罪行为。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挟持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描述和理解紧张和危险的情况。
1.
【挟】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挟,俾持也。 、 《国语·齐语》-挟其枪。刈耨鑮。 、 《管子·小匡》注-右掖曰挟。 、 《国语·吴语》-挟经秉枹。 、 《楚辞·天问》-何冯弓挟矢。 、 《战国策》-左挟弹,右摄丸。 、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 、 明·魏禧《大铁椎传》-骑马挟矢。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操刀挟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挟匕首。
【组词】
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
2.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