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12:04
词汇“改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改物”字面意思是指改变物体或事物的性质、形态或状态。它可能涉及到物理上的变化,也可能涉及到性质或功能上的变化。
由于“改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深刻的变革或转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工程学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物质或物体的变化过程。
“改物”由“改”和“物”两个字组成。“改”字意味着改变或修正,“物”字指的是物体或事物。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没有复杂的历史演变。
在**传统文化中,改变和创新常常被强调,因此“改物”这个概念可能与追求进步和创新的社会背景相契合。
“改物”可能让人联想到创新、进步和变革,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改变和创新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改物”这个词汇,但它可以启发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寻求创新和改变的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改物”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
春风拂过,万物改物,
花开花落,岁月流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季节变化的画面,展示自然界中物体的改物过程。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改物”的词汇,但相关的概念可以通过“transformation”或“alteration”来表达。
“改物”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改变和创新的核心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