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4:05
校铭(xiào míng)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学校的座右铭或校训,通常是一句简短的格言或口号,用以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目标或精神。校铭往往被刻在学校的重要位置,如校门、礼堂或教学楼上,作为师生共同遵守和追求的准则。
在文学作品中,校铭可能被用来象征学校的传统和精神,或者作为故事情节的背景元素。在口语交流中,提及校铭可能是在讨论学校的文化或教育理念。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学校管理中,校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义词:校训、校规、校旨 反义词:无(校铭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校铭一词源于中文,由“校”(学校)和“铭”(铭文、座右铭)组成。随着教育的发展,校铭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作用——作为学校精神的象征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始终未变。
在**,校铭往往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校铭也是学校品牌建设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校铭往往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如自豪、责任感、归属感。它能够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个人经历中,校铭可能是在学校生活中不断被提及的,它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例如,一个强调“团结”的校铭可能会在学校活动中体现出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诗歌中,校铭可以被用来构建学校的象征形象,如:
在那青石板上,刻着我们的誓言, 勤奋如晨曦,诚信似星辰, 创新不息,校铭永存。
校铭往往与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或纪念物相关联,如校门上的铭文,或是学校歌曲中的歌词。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学校的文化记忆。
在不同文化中,学校也有类似的座右铭或校训,如美国的学校可能会强调“自由”和“探索”,而日本的学校可能会强调“礼仪”和“自律”。
校铭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也是学生身份认同的标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校铭有助于深化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并在个人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铭】
(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祭统》-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 《礼记·檀弓》-铭,明旌也。 、 《周礼·司勋》。注:“铭之言名也。”-铭书于王之大常。 、 《字林》-名,题勒也。 、 《国语·晋语》。注:“刻器曰铭。”-其铭有之。 、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铭功会稽岭。
【组词】
铭功、 铭戒、 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