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4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42:58
“润笔之绢”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用来润湿毛笔的绢布。在古代,书法家或画家在创作前会用绢布蘸水润湿毛笔,以便更好地控制墨水,使笔触更加流畅。因此,“润笔之绢”基本含义是指用于书法或绘画准备工作中的工具。
在文学语境中,“润笔之绢”可能被用来比喻准备工作的细致和重要性,或者象征艺术创作的开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书法和绘画教学中,可能会提及。
同义词:润笔布、润笔巾 反义词:(这个词汇较为特定,反义词不明显)
“润笔之绢”这个词汇源自古代书法和绘画的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现代可能被更便捷的工具替代,但在传统艺术领域仍保留其特定的意义和用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与这些艺术相关的工具,如“润笔之绢”,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尊重。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画室、专注的艺术家和传统的美学。它可能唤起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尊重和欣赏。
(这部分需要个人经历,以下为假设性内容) 在参观一个传统艺术展览时,我第一次了解到“润笔之绢”的使用,这让我对艺术创作的准备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润笔之绢的轻触下,墨香四溢,字迹如流水般流畅。”
想象一块精致的绢布轻轻蘸水,伴随着细微的水声,这种场景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和专注的艺术创作环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工具可能被称为不同的名称,但其功能和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相似的。
“润笔之绢”这个词汇虽然特定,但它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的细致和准备工作的
特地托人到上海去,出了一块洋钱润笔求来的呀。
我免费给你作画,不需要~。
1.
【润】
(形声。从水, 闰(rùn)声。本义:雨水下流,滋润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润,水曰润下。 、 《广雅》-润,渍也。 、 《易·系辞》-润之以风雨。 、 《论衡·雷虚》-雨润万物。 、 《礼记·聘义》-温润而泽。 、 唐·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组词】
润一润喉咙;润下、 润雨、 润改、 润滋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绢】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肙(yuān)声。本义:生丝织物。厚而疏者称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绢,缯如麦绢者。从糸,肙声。谓粗厚之丝为之。 、 《墨子·辞过》-治丝麻,捆布绢,以为民衣。
【组词】
绢地、 绢帖、 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