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9:14
“润笔之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来润饰笔墨的费用或资源。基本含义是指为了使文章或作品更加完美,所需要的费用或资源,通常指用于支付作者稿酬或编辑费用的资金。
在文学语境中,“润笔之资”常用来形容作者为了提高作品质量而投入的资金或资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出版业或文学创作领域,这个词汇是常见的。
“润笔之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润饰笔墨的行为,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用于提高文学作品质量的资金。在古代,文人常常需要额外的资金来购买更好的笔墨纸砚,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文学创作被视为高尚的活动,因此“润笔之资”也带有一定的文化尊重和价值认可的意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保留了其文化内涵,尤其是在文学和出版领域。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对文学艺术的尊重和投入。它让人想到那些为了追求艺术完美而不惜代价的作者和编辑。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参与一个文学项目时,亲眼见证了团队为了提升作品质量而投入的“润笔之资”,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笔下生花需润笔之资,字字珠玑显匠心独运。”
想象一位文人坐在书桌前,周围摆放着精致的文房四宝,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润笔之资”的意境。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editing budget”或“author's remuneration”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润笔之资”这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尊重,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创作的支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我的文化素养和表达的精确性。
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他两个便将五钱银子,送秀才做~。
1.
【润】
(形声。从水, 闰(rùn)声。本义:雨水下流,滋润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润,水曰润下。 、 《广雅》-润,渍也。 、 《易·系辞》-润之以风雨。 、 《论衡·雷虚》-雨润万物。 、 《礼记·聘义》-温润而泽。 、 唐·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组词】
润一润喉咙;润下、 润雨、 润改、 润滋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资】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资,货也。 、 《广雅》-资,川也。 、 《易·旅》-怀其资 、 《诗·大雅·板》-丧乱蔑资。 、 《战国策·秦策一》-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 《战国策·燕策》-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应得之资。 、 《广东军务记》-富者捐资。 、 清·方苞《狱中杂记》-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 、 清·周容《芋老人传》-厚资而遣之。
【组词】
投资、 内资;外资;集资;薪资、 茶资、 资业、 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