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9:53
“正传”一词通常指的是对某个人物、**或家族的正式、权威的叙述,特别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对主要故事线的描述。它强调的是官方或公认的版本,与“外传”、“别传”等相对,后者可能包含次要人物的故事或非官方的叙述。
在文学中,“正传”常用于区分主要故事和次要故事。例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正传”指的是主要人物和主线故事,而“外传”则涉及次要人物或与主线故事相关但独立的故事。
在口语中,“正传”可以用来引导话题回到主要讨论点,例如:“好了,我们不要再偏离主题了,回到正传上来。”
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传记学,“正传”可能指的是对某个人物或**的权威叙述,强调其正式和学术性。
同义词:
反义词:
“正传”一词源自汉语,由“正”和“传”两个字组成。“正”意味着正式、正确,而“传”指的是传递、叙述。在古代文献中,“正传”常用于指代官方或权威的叙述,如《史记》等正史文献。
在**文化中,“正传”强调的是权威和正式性,这与儒家文化中对正统和权威的重视有关。在文学和历史叙述中,“正传”代表了官方或主流的观点,而“外传”或“别传”则可能包含更多民间或非官方的视角。
“正传”一词给人以正式、权威和可靠的印象。在阅读或讨论中,提到“正传”可能会让人感到话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在学术写作中,我经常需要区分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这时“正传”的概念非常有用。它帮助我确保文章的结构清晰,主要论点得到充分阐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正传”:
在历史的长河中,正传的光辉
照亮了英雄的足迹,
而外传的微光,
点缀着民间的传说。
在视觉上,“正传”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的文件、历史书籍或官方的纪念碑。在听觉上,提到“正传”可能会让人想到严肃的演讲或正式的声明。
在英语中,“正传”可以对应为“main narrative”或“official account”。这些词汇也强调了故事的主要线索或官方的叙述。
“正传”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区分主要和次要内容,还强调了正式和权威的叙述。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正传”有助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