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9:06
词汇“[札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札饬”的字面意思是指整理、整顿,特别是指对文书、文件的整理和编排。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对官方文件或书信的整理工作。
“札”字在古代指简牍,即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饬”字有整理、整顿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札饬”这个词汇,专门用于描述对文书的整理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整理”等词汇。
在古代,文书的管理和整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官方机构中。因此,“札饬”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书管理工作的重视。
“札饬”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朴、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官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工作方式。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学术活动中,可能会遇到需要整理古籍或历史资料的情况,这时“札饬”的概念仍然适用。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官员的诗时,可以使用“札饬”来描绘他们的日常工作:
晨曦微露,官员起,
札饬文书,秩序齐。
案牍劳形,心无怠,
古风犹存,今人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官员在书房中整理文书的场景,书架上堆满了古籍和卷轴,官员手持笔墨,认真地札饬每一卷文书。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札饬”的词汇,但类似的词汇如“整理”、“整顿”在多种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
“札饬”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书管理工作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札,牒也。 、 《后汉书·循吏传》-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 《汉书·郊祀志上》-卿有札书。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上令尚书给笔札。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 《太平御览》-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
2.
【饬】
(形声。从人,从力,食声。本义:修整,整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饬,致坚也。 、 《国语·吴语》。注:“治也。”-周军饬垒。 、 《淮南子·本纪》-饬曲岸之际。 、 《诗·小雅·六月》-戎车既饬。
【组词】
整饬;饬装、 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