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6:44
“亭馆”一词通常指的是一种建筑形式,特指园林或公共场所中的小型亭子或馆舍。这些建筑通常用于休息、观赏风景或进行社交活动。字面意思上,“亭”指的是一种小型的、有顶无墙的建筑,而“馆”则可以指较大的建筑,有时也指供人居住或进行特定活动的场所。
在文学作品中,“亭馆”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如在描述古代园林或宫廷场景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旅游景点或历史建筑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园林设计中,“亭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特定的建筑风格和功能。
“亭馆”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亭”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而“馆”则有更早的历史,最初指供宾客居住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特别是在园林建筑中,“亭馆”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组合词。
在*文化中,亭馆常常与文人墨客的雅集、诗词创作等活动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种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在社会背景中,亭馆也是社交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社交惯和生活方式。
“亭馆”这个词往往带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如在亭馆中品茶、赏月、吟诗。这种联想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向往。
在旅行中,我曾参观过苏州的古典园林,那里的亭馆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这些亭馆不仅是观赏风景的好地方,也是体验**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亭馆”:
月下亭馆静,
风中柳絮轻。
墨香飘古韵,
诗心寄清泠。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的亭馆,四周环绕着轻柔的柳树和潺潺的流水声。这种场景不仅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听觉上也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建筑形式可能是花园中的凉亭(gazebo)或小屋(cottage),它们在功能和设计上与**的亭馆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亭馆”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和文化价值。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建筑形式,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理解*传统文化和审美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亭馆”这个词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
2.
【馆】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馆,客舍也。 、 《周礼·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 《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 、 《诗·大雅·公刘》-于豳斯馆。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师三日馆谷。 、 《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将入馆。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馆人、 馆客、 馆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