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2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24:40
词汇“咬牙恨齿”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愤怒或痛恨的情绪。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咬牙恨齿”字面意思是指咬紧牙关,恨得咬牙切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对某人或某事感到极度愤怒或痛恨,以至于表现出咬牙切齿的生理反应。
“咬牙恨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人们对强烈情感的自然生理反应的描述。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强调情感的强烈程度,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或背叛时。它反映了人对情感表达的一种传统方式,即通过夸张的生理反应来强调情感的深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愤怒和痛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面对不公和背叛时,内心充满痛苦和愤怒的场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不公正的事情,那时我确实感到了咬牙恨齿的情绪。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表达了我当时的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咬牙恨齿声,回荡在心间,不公何日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紧握拳头,咬紧牙关的表情,传达出强烈的愤怒和痛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咬牙的声音,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nash one's teeth”,用来形容类似的强烈愤怒或痛恨。
“咬牙恨齿”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情感表达工具,它不仅帮助我们传达强烈的愤怒和痛恨,还反映了我们对情感表达的传统方式。在学*汉语和表达情感时,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八戒闻言,咬牙恨齿,忍不住举起钯,把那坟冢,一顿筑倒。
1.
【咬】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食货志》引汉·贾谊《论积贮疏》-易子而咬。
【组词】
咬姜呷醋、 咬牙关、 咬瓦、 咬定牙根、 咬钉嚼铁
2.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3.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
4.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