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2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28:49
“洗三”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传统文化中,指的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进行的一种仪式,即给婴儿洗澡。这个俗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新生儿护理和庆祝生命诞生的一部分。
“洗三”这一词汇源于*古代的育儿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一*俗的执行可能不如古代普遍,但其名称和基本含义仍然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洗三”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家庭,不仅是对新生儿的祝福,也是家族和社会关系的体现。这一*俗反映了**人对生命和家庭的重视。
“洗三”这一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和新生儿的纯真可爱,带来一种温暖和喜悦的情感反应。
个人可能在生活中参与或见证过“洗三”仪式,这一经历可能会加深对这一传统*俗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创作中,可以将“洗三”融入到描述家庭生活或传统节日的场景中,增添文化色彩和情感深度。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洗三”仪式的实际场景,如家庭成员围坐一旁,婴儿在温暖的洗澡水中被轻轻清洗,背景可能是传统的音乐或家人的笑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庆祝新生儿诞生的*俗,但具体名称和做法可能有所不同。
“洗三”作为一个传统俗词汇,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信息,也反映了人们对新生命的祝福和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俗。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