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4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41:46
“以少胜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一方通过策略、技巧或其他优势因素,战胜数量上占优势的对手。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质量、智慧或策略的重要性,而非单纯的数量优势。
“以少胜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策略和哲学思想,强调在不利条件下通过智慧和策略取得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适用于其他需要策略和智慧的场合。
在**文化中,“以少胜多”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智胜力”观念,强调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鼓励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和智慧取得成功。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智慧、勇气和创新。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而是寻找更聪明的解决方案。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担任少数派,但我们通过精心策划和高效执行,最终“以少胜多”,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以少胜多,智者之光,照亮前路,不畏风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勇敢的士兵在战场上巧妙地运用策略,战胜了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激昂的进行曲,增强“以少胜多”的战斗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David and Goliath”(大卫与歌利亚),用来比喻弱者战胜强者的情况。
“以少胜多”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也鼓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和创新的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价值。
历史上~的军事案例还不少。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
3.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
4.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