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8:01
“柳浪闻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柳树下波浪般的声音和黄莺的鸣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特别是指春天柳树成荫,黄莺在枝头鸣叫的美丽景象。
在文学作品中,“柳浪闻莺”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美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春天或自然风光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园林设计或生态学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
“柳浪闻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用于各种文学和日常语境中。
在**文化中,春天被视为新生和希望的象征,因此“柳浪闻莺”这个成语也承载了这样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个成语给人以宁静、和谐和生机勃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温暖的春风、绿意盎然的柳树和悦耳的鸟鸣,唤起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春游中亲身体验了“柳浪闻莺”的景象。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在湖边散步,四周是随风摇曳的柳树和欢快的鸟鸣,那一刻的宁静和美好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柳浪闻莺”:
春风拂面柳丝长, 湖畔莺歌绕树旁。 柳浪闻莺春意浓, 人间四月芳菲扬。
想象一幅画面:湖边,柳树随风轻摆,湖面泛起层层涟漪,黄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美丽,听觉上也极为悦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自然美景也有相应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pringtime symphony”(春天的交响乐),虽然不如“柳浪闻莺”那样具体和形象,但也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柳浪闻莺”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1.
【柳】
(形声。从木,丣(yǒu)声。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同本义 ,柳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枝细长下垂,叶狭长,其中多种有重要经济用途,如作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少数(如白柳和垂柳)为观赏遮荫树木。
【引证】
《说文》-桺,小杨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 、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组词】
柳花、 柳黄、 柳陌花街、 柳绿、 柳眼、 柳下、 柳火、 柳市、 柳巷
2.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
3.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
4.
【莺】
(形声。从鸟,荣省声。本义:鸟羽有文彩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春莺,《考声》:‘莺,鸟毛有斑纹貌也。 、 《诗·小雅》-有莺其羽。
【组词】
莺背色、 莺粉
黄莺 。又称黄鹂、仓庚等。
【引证】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组词】
莺花队、 莺花寨(莺花市),莺花阵(指妓院、 莺语、 莺歌、 莺谷、 莺娇、 莺簧、 莺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