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3:23
廪米(lǐn m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官府仓库中的米粮。在古代**,廪米通常是指由官府储存,用于供给官员、士兵或作为救灾物资的米粮。
廪米的“廪”字源自古代的仓库,“米”则是指粮食。在古代,廪米是官府的重要储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于描述官方的粮食储备。
在古代**,廪米的储备和管理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官员和士兵的口粮,还涉及到救灾和民生的保障。因此,廪米的管理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廪米一词给人以稳定和保障的联想,它代表了古代官府对民众生活的关怀和责任。在现代,这个词可能唤起人们对古代社会秩序和政府职能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廪米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古代社会制度时,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词汇。例如,在历史课程中,老师可能会用廪米来解释古代的粮食储备制度。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社会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廪米来描绘官府的景象:
官仓廪米满,百姓无忧愁。
岁岁丰收后,官民共欢庆。
廪米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粮仓,高大的木结构建筑,里面堆满了金黄色的稻米。在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古代官员清点米粮时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官方的粮食储备,如英文中的“government grain reserves”。
廪米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政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历史或进行相关创作时,廪米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
1.
【廪】
(会意兼象形。从人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又作“廪”。“廪”是俗字。本义:米仓)。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丰年》-亦有高廪。 、 《周礼·廪人》注-盛米曰廩。 、 《荀子·荣辱》。注:“圆曰囷,方曰廪。”-余刀布,有囷廪。 、 《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 、 《汉书·五行志》-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 、 《荀子·富国》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 《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 、 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组词】
廪囷、 廪粟、 廪庚
2.
【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 、 《礼记·明堂位》-米麜有虞氏之痒也。
【组词】
粟米;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