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3:34
山僧:字面意思是指居住在山中的僧侣,通常指的是隐居在山林中的**僧人。这个词汇蕴含了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修养的意味。
山僧一词源于汉语,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隐居山林的僧侣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山僧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古代文人墨客中颇受推崇,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追求。
山僧一词往往带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山林、清泉、古寺和悠远的钟声,唤起人们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山僧这个词汇常常让我想起那些在喧嚣都市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时刻。它提醒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留出时间来反思和修养。
诗歌:
山僧独坐古松下,
月影婆娑映清泉。
心随白云飘渺去,
尘世纷扰皆忘却。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山僧坐在古松下,周围是静谧的山林和清澈的溪流。 听觉:想象山间的钟声回荡,伴随着鸟鸣和风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隐士”或“修道士”,如西方的“hermit”或“monk”,它们也代表着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生活的形象。
山僧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更代表了一种精神追求。它在文学、文化和个人情感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理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精神修养和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