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1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18:49
“土栗”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从字面上看,“土”通常指的是土壤、土地,而“栗”则指的是栗子,一种坚果。因此,“土栗”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生长在土壤中的栗子,或者与土壤有关的栗子。
由于“土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与土壤紧密相关的栗子品种,或者用来比喻某种朴实无华、土生土长的特质。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根本不会出现。
由于“土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使用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土生栗、土产栗 反义词:进口栗、外来栗
由于“土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它可能是某个地区或方言中的特定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并未广泛传播或被标准化。
在某些地区,特别是栗子产区,“土栗”可能指的是当地特有的栗子品种,与当地的文化和饮食习惯紧密相关。它可能代表了当地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尊重。
对于不熟悉“土栗”这个词的人来说,它可能带来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乡村、田园生活,以及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由于“土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有,可能是与某个特定地区的栗子品种或相关习俗有关。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土栗”作为一个象征,代表朴素、自然和本土文化。例如:
山间的风,轻轻吹过,
带来了土栗的香。
那是大地的馈赠,
朴实无华,却最珍贵。
由于“土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山间的风景、栗子树和收获的季节。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土栗”的词汇。栗子作为一种食物,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品种,但“土栗”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并不普遍。
“土栗”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代表了某种特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些不太常见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尽管“土栗”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它仍然是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栗】
(会意。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栗,可食)。
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引证】
《说文》-栗,栗木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公羊传·文公二年》-练主用栗。 、 《论语》-哀公同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组词】
栗主、 栗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