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1:15
振聋启聩(zhèn lóng qǐ ku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震动聋者的耳朵,启发昏聩者的头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言论或作品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启发性,能够使人的思想觉悟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对于那些思想保守或见识浅*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振聋启聩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深刻思想和强烈感染力的文章或演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教育、哲学或社会问题时,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那些能够引起人们深刻反思的理论或实践。
同义词:发人深省、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反义词:耳熟能详、老生常谈、陈词滥调
振聋启聩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在许多古代文献和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文化中,振聋启聩**强调的是教育和思想的启蒙作用。在社会变革或思想解放的背景下,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的言论或作品。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知识的传播和思想的启迪。它鼓励人们不断学*和思考,以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在我的学*过程中,遇到过一些书籍和讲座,它们的内容深刻且具有启发性,让我感到振聋启聩。这些经历促使我更加积极地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振聋启聩声,穿透夜的寂静, 唤醒沉睡的心,追寻光的踪迹。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山巅上演讲,声音如雷鸣般响彻云霄,周围的人们被这声音震撼,眼神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这样的场景可以与振聋启聩的含义相呼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ye-opening”或“mind-blowing”,它们都用来形容那些能够给人带来深刻启示和全新视角的经历或信息。
振聋启聩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强调了知识和思想的重要性,还鼓励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认知水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
创办一个《民心日报》,想在舆论方面,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
1.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2.
【聋】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聋,无闻也。 、 《庄子·逍遥游》-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
3.
【启】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金文又加“攴”(pū)成“啓”。现简化为“启”。本义:开,打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启,开也。
4.
【聩】
先天性耳聋。后泛指耳聋。
【引证】
《说文》-聩,生而聋也。从耳,贵声。 、 《东坡志林》-蕲州庞君安常善医则聩。 、 《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
【组词】
聩眊
昏聩,不明事理。
【引证】
皮日休《耳箴》-近愚则聩。 、 孔尚任《桃花扇》-开聋启聩。
【组词】
聩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