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6:54
发蒙振聩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发蒙”和“振聩”两个词组成。其中,“发蒙”指的是启发蒙昧,使人明白事理;“振聩”则是指唤醒昏聩的人,使其清醒。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启发和唤醒,使那些处于无知或昏聩状态的人获得知识和智慧,从而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发蒙振聩 常用来形容那些通过深刻的言论或行动,使人们从无知或错误的观念中觉醒的情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教育、哲学或社会评论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同义词:启迪心智、开悟、启蒙、唤醒 反义词:蒙蔽、迷惑、误导、昏聩
发蒙振聩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教育和启发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教育领域,也用于形容任何能够启发人心的言论或行为。
在文化中,教育和启迪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发蒙振聩** 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及通过教育和启发来改善社会和个人生活的理念。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改变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深刻言论或行动。它鼓励我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启发他人。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学生对某些概念感到困惑。通过耐心解释和启发,我成功地帮助他们理解了这些概念,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发蒙振聩 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发蒙振聩,
每一滴智慧的水珠,都闪耀着光芒。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山巅上,对着一群迷茫的听众讲述着深刻的道理,阳光照耀下,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发蒙振聩 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nlighten" 或 "awaken",它们也有启发和唤醒的含义,但发蒙振聩 更强调通过教育和启发来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
发蒙振聩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也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启发和影响他人。
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蒙】
蒙古
【组词】
蒙古族
3.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4.
【聩】
先天性耳聋。后泛指耳聋。
【引证】
《说文》-聩,生而聋也。从耳,贵声。 、 《东坡志林》-蕲州庞君安常善医则聩。 、 《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
【组词】
聩眊
昏聩,不明事理。
【引证】
皮日休《耳箴》-近愚则聩。 、 孔尚任《桃花扇》-开聋启聩。
【组词】
聩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