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1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11:58
弃俗出家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放弃世俗生活,选择出家修行。在语境中,它特指个人决定离开家庭和社会生活,投身于修行,成为僧侣或尼姑。
“弃俗出家”这个词汇源自文化,随着在**的传播而逐渐被广泛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如《高僧传》等,可以看到这个词的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弃俗出家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行为,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选择可能会受到更多的质疑和挑战。
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超脱和宁静的情感联想,它象征着对世俗束缚的解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朋友在经历人生低谷后选择弃俗出家,这个决定让我深刻理解了个人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弃俗出家,心如止水,梵音缭绕,尘世如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僧人在静谧的寺庙中打坐;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宁静的**音乐,如梵唱。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enounce the world”或“take monastic vow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放弃世俗生活,追求**或精神生活的行为。
“弃俗出家”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行为的描述,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它让我思考个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追求精神满足的可能性。
今有这个表弟姓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姓陈名义,三举不第,因此~,在灵隐寺做侍者。”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
3.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4.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