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9:18
“尘浊”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尘埃和混浊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或物体的表面覆盖着灰尘,或者形容空气、水等介质不纯净、混浊。
“尘浊”一词由“尘”和“浊”两个字组成。“尘”指细小的土粒,“浊”指不纯净、混杂。在古代汉语中,“尘”常与“土”连用,而“浊”则常与“清”相对。随着语言的发展,“尘浊”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复合词,用来形容不洁净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尘浊”常与世俗、纷扰联系在一起,如“红尘浊世”形容纷繁复杂的人世间。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尘浊”也常用来指代空气或水质的污染问题。
“尘浊”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脏乱、不洁和陈旧。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环境污染、历史沧桑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尘浊”来形容长时间未打扫的房间或办公室,提醒自己或他人保持环境的清洁。
诗歌: 尘浊的街道, 历史的痕迹, 每一粒尘埃, 都是时光的见证。
在英语中,“尘浊”可以对应为“dusty and murky”或“polluted”。不同文化中,对于环境污染和清洁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尘浊”这一概念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和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异。
“尘浊”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用法。它不仅描述了物质层面的不洁净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环境、历史的感知和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尘浊”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曰北阳水。-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