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5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54:38
“旷古未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现象极其罕见或前所未有。
在文学作品中,“旷古未有”常用于描述历史上的重大或非凡成就,强调其独特性和开创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夸张或强调某件事情的特殊性。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等,它可能用于描述某些发现或的历史意义。
同义词: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空前绝后 反义词: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以为常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语境的适应性。例如,“史无前例”更侧重于历史的角度,“空前绝后”则强调不仅前所未有,而且后无来者。
“旷古未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旷古”和“未有”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旷古”意为“自古以来”,“未有”则是“没有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旷古未有”常用于强调某种成就或的历史重要性,反映了**人对历史和传统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国家或民族的重大进步或变革。
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宏大的感觉,常引发对历史和未来的深思。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或非凡的个人成就。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讨论历史时使用过“旷古未有”,以强调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旷古未有的光辉,照亮了黑暗的深渊,历史的篇章,因你而翻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重大历史**的画作,如长城的建造或重大战役的场景,以此来体现“旷古未有”的宏大和历史意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precedented”,意为“前所未有的”,用于描述类似的情况或**。
“旷古未有”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反映了*人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
臣受殿下隆礼深恩,~,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
1.
【旷】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旷,明也。 、 《玉篇》-旷,光明也。 、 《庄子·天地》-此人谓照旷。 、 《后汉书》-旷若发矇。
【组词】
旷旷
2.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3.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4.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