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1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19:55
枝梢: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枝”指的是树枝,即树木的分支部分;“梢”指的是末端或顶端。因此,“枝梢”字面意思是树枝的末端或顶端部分。
“枝”和“梢”都是古汉语词汇,历史悠久。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楚辞》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的组合“枝梢”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其基本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树木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长寿、坚韧等。因此,“枝梢”也可能承载这些象征意义,尤其是在诗歌和绘画中。
“枝梢”常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可能联想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在情感表达上,它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优雅或细腻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注意到一棵老树的枝梢上挂着几片枯叶,那种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美丽。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枝梢轻摇,似诉说岁月的温柔,每一片叶,都是时光的信笺。”
想象一幅画面:一棵树的枝梢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树叶沙沙作响,这种声音和景象可以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英语中,“枝梢”可以对应为“branch tip”或“twig end”,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枝梢”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表现力。
1.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
2.
【梢】
(形声。从木,肖声。本义:树木的末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梢,梢木也。 、 《尔雅》。注:“谓木无枝柯,梢擢长而杀者。”-梢,梢擢。 、 白居易《有木诗》-开花寄树梢。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
【组词】
树梢;枝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