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4:11
“涣汗大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汗水大量流出,形容非常劳累或紧张到极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极度劳累或紧张时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涣汗大号”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面对巨大压力或挑战时的生理反应,如《红楼梦》中描述贾宝玉在极度紧张时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体育比赛或艰苦工作后的状态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
同义词:汗流浃背、大汗淋漓
反义词:神清气爽、精神抖擞
“涣汗大号”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汉语中的“涣”(散开)和“汗”(汗水)以及“大号”(大声呼喊)组合而成,形容人在极度劳累或紧张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和勤奋是被高度推崇的价值观,因此“涣汗大号”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辛勤劳动的认可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疲惫和紧张,联想到了在极端环境下努力工作的场景,如农民在酷暑中劳作或工人在高温车间工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长跑比赛中体验到“涣汗大号”的感觉,那时我几乎无法继续前进,但最终还是坚持完成了比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烈日下,汗水如雨,
涣汗大号,心志不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在烈日下劳作的农民,汗水顺着额头滴落,背景是金黄色的麦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汗水滴落在土地上的声音,或是远处传来的劳动号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weating buckets”或“pouring with swea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大量出汗的状态。
“涣汗大号”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在描述极端劳累或紧张状态时非常生动和形象。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丰富我的汉语词汇和表达能力。
人遇险厄惊怖而劳,则汗从体出,故以汗喻险厄也。九五处尊履正,在号令之中,能行号令以散险厄者也。
先帝诛逆表忠,~。
1.
【涣】
(形声。从水,奂(huàn)声。本义:流散,离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涣,流散也。 、 《诗·郑风·溱洧》-方涣涣兮。 、 《易·序卦传》-涣者离也。 、 《汉书·刑法志》-则涣然离矣。 、 《老子》。注:“涣者解散。”-涣兮。 、 《刘熊碑》-涣乎成功。 、 《戚伯著碑》-功德涣彰。
【组词】
涣然冰释、 涣驰、 涣泮、 涣衍
2.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