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6:15
“切切于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件事情或某个人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心里,难以忘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的记忆非常深刻,情感上非常在意。
在文学作品中,“切切于心”常用来描绘人物对过去**的深刻记忆或对某人的深情厚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重视或对某人的思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记忆的深度或情感的强度。
同义词:铭记于心、念念不忘、刻骨铭心
反义词:忘却、淡忘、置之脑后
“切切于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情感和记忆深度的传统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深刻记忆和强烈情感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情感的深厚和记忆的持久是一种美德。因此,“切切于心”这个成语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反映了人对情感和记忆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深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和重要人物,以及他们对我的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有过一段切切于心的经历,那是我第一次独自旅行,那次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唯你切切于心,时光的河流带不走你的影。”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海边,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悠扬的钢琴曲,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深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eply etched in one's heart”或“always on one's mi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记忆和情感的深刻。
通过对“切切于心”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深刻记忆和强烈情感方面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情感和记忆有了更深的认识。
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所何,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公子少年心性,道此等是好言语,~。
1.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2.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