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2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26:41
海汛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海洋中的潮汐现象,特别是指潮汐的涨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海洋中的任何***水流变化,如洋流、海啸等。
海汛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海”和“汛”组成。“汛”字在古代汉语中指水流的涨落,因此“海汛”即指海洋中的水流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专业领域中得到了更精确的定义和使用。
在**文化中,海洋常常被赋予神秘和力量的象征。海汛作为海洋现象的一部分,也承载了这种象征意义。在沿海地区,海汛对渔业、航海等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海汛可能让人联想到海洋的壮阔、自然的力量以及生命的循环。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在个人经历中,海汛可能与海边度假、海洋生物观察等活动相关联,为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在诗歌中,可以将海汛比喻为生命的波澜:“生命如海汛,波澜壮阔,潮起潮落,见证着时间的流逝。”
海汛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海浪的起伏、海面的波光粼粼。听觉联想可能是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或是海风呼啸的声音。
在英语中,与“海汛”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tidal movement”或“ocean current”,它们在描述海洋水流变化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海汛 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海洋的物理现象,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丰富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自然现象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经传多误作汛滥之汛。-汛,洒也。 、 《礼记·郊特性》-汛埽反道。 、 《管子·弟子职》-汛拚席。 、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况尽汛扫前圣数千载功业,专用己之私,而能享佑者哉?
【组词】
汛扫、 汛逐
防守。
【引证】
《三国演义》-大军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犄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