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5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59:49
词汇“忮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忮害”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忮害”的字面意思是嫉妒和伤害。其中,“忮”指的是嫉妒,而“害”则是伤害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述因嫉妒而产生的恶意行为或心理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忮害”常用于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特别是在描述宫廷斗争、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研究中,可能会提及。
“忮害”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嫉妒”和“伤害”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嫉妒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与道德修养和人际和谐相悖。因此,“忮害”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常被用来批判和警示。
提到“忮害”,我联想到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深层的内心斗争。这种词汇带有一种阴暗和沉重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到不安和警惕。
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忮害”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古代社会和人性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忮害”:
宫墙深深锁春光,
妃嫔忮害暗流长。
一朝恩宠成云烟,
唯有梅花傲雪霜。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面,妃嫔们面带微笑,内心却充满忮害,这种对比强烈的画面可以带来深刻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丝竹之声,夹杂着隐秘的阴谋和算计。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情感和行为也有对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envy”和“harm”,但“忮害”这个组合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并不常见。
通过对“忮害”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深邃性。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口语,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古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
1.
【忮】
强悍,凶狠。
【引证】
《说文》-忮,很也。从心,支声。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忮,恨也。 、 《资治通鉴》-长安险固,风俗豪忮。
【组词】
忮毒、 忮横、 忮狠、 忮恶
嫉妒;忌恨。
【引证】
《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诗·大雅·瞻卬》-鞫人忮忒。 、 《庄子·齐物论》-大勇不忮。
【组词】
忮刻、 忮嫉、 忮忌、 忮忍、 忮悍、 忮害、 忮心
2.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