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41
来去无踪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出现和消失都毫无痕迹,不可预测,神秘莫测。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物出现和离开都非常突然,不留任何线索或迹象。
在文学作品中,来去无踪 常用来形容神秘人物或超自然现象,如武侠小说中的高手、神话故事中的神仙等。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难以捉摸或某件事情的发生非常突然。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哲学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讨论不可预测的现象或**。
同义词:神出鬼没、飘忽不定、行踪不定 反义词:稳如泰山、固定不变、一成不变
来去无踪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由“来去”和“无踪”两个词组成,直译为“coming and going without a trace”。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逐渐扩展。
在文化中,来去无踪** 常与武侠文化、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神秘和不可预测的力量。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组也常用来形容那些行为难以预测或行踪不定的人。
这个词组给人以神秘、不可捉摸的感觉,可能会引起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一种不确定性和紧张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的行为或某件事情的发生非常突然且难以预测,可以使用来去无踪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降临,星辰闪烁, 来去无踪的幽灵, 在寂静的林间徘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神秘的森林,月光下,一个身影来去无踪。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神秘或悬疑的音乐,如电影配乐,来增强这种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me and go without a trace" 或 "elusive and unpredictab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来去无踪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现象,还引发了对神秘和不可预测性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他岂不又有枝添叶儿,必说这妖怪青脸红发,~。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引证】
李白《谒老君庙》-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宋·苏轼《石钟山记》-访其遗踪。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 《广东军务记》-胆寒潜踪。
【组词】
踪尘、 踪绪、 踪响、 踪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