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1:13
手掌:手掌是指人类或某些动物前肢的末端部分,通常包括手指和掌心。在人类中,手掌是手的主要部分,用于抓握、触摸和操作物体。
手掌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古代汉语,指手的掌面部分。在语言演变中,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但在不同语境中衍生出更多的象征意义。
在许多文化中,手掌被视为重要的身体部位,常与祝福、保护和力量相关联。例如,在某些**仪式中,人们会用手掌触碰圣物或祈祷。
手掌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安全感。联想可能包括亲人的拥抱、朋友的握手或爱人的抚摸。
在个人生活中,手掌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支持。例如,在安慰朋友时,轻轻握住对方的手掌可以传递温暖和关怀。
诗歌:
手掌,温暖的港湾,
在寒冷的夜里,
是你,给予我无尽的安慰。
视觉:想象一个温暖的手掌,轻轻抚摸着孩子的脸颊,传递着无尽的爱意。 听觉:想象手掌轻轻拍打的声音,如同心跳的节奏,带来宁静和安心。
在不同文化中,手掌的象征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手掌常与祝福和保护相关联,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手掌可能与手势和礼仪相关。
手掌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字面上指代手的特定部位,还在不同语境中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手掌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掌】
本义:手掌,手心。
【引证】
《说文》-掌,手中也。 、 《论语·八佾》-指其掌。 、 枚乘《谏吴王书》-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组词】
掌上、 掌上观纹、 掌文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引证】
《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