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0:11
词汇“校计”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可能会比较困难。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校计”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校”和“计”。在字面上,“校”可以指校对、校正,而“计”可以指计算、计划。结合起来,“校计”可能指的是对计算或计划进行校正或验证的过程。
由于“校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专业领域,如数学、工程或计算机科学中,可能会有对计算结果进行校验的场合,但这通常不会使用“校计”这个词。
由于“校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校验、验证、核实 反义词:错误、疏忽、失算
由于“校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校”和“计”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领域或语境。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校计”可能被用于描述某种精确计算或校正的过程,但这通常不会在日常语言中出现。
由于“校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地与精确性和专业性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校计”这个词。然而,在需要精确计算或校正的场合,我们可能会进行类似的操作,例如在财务报表中核对数字,或在实验中验证数据。
由于“校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可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例如,在描述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进行精确计算的场景时,可以使用“校计”这个词来增加专业性和精确性的感觉。
由于“校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然而,可以想象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精确计算的场景,这可能与“校计”相关联。
由于“校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erification”或“validation”。
总的来说,“校计”这个词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主要出现在需要精确计算或校正的专业领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計,会算也。 、 《管子·七发》-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 《礼记·内则》-学书计。 、 《礼记·月令》-命农计耦耕事。 、 《国语·郑语》。注:“算也。”-计亿事。 、 诸葛亮《出师表》-计日而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 、 明·魏学洢《核舟记》-而计其长。 、 《聊斋志异·促织》-蹄躈各千计。
【组词】
计会、 计口、 计度、 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