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3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31:24
“万事皆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所有的事情都结束了,不再继续。基本含义是指一切事情都已经结束,没有后续的发展或变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情的彻底结束,带有一定的消极或无奈的情感色彩。
“万事皆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事物终结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彻底结束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万事皆休”常常与宿命论和悲观主义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不可控命运的无奈接受。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表达对失败或结束的深刻感受。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法挽回的错误和失去的机会,影响了我对失败和结束的看法。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当时我觉得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心情非常低落,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万事皆休”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万事皆休,唯有星辰不眠,见证过往的辉煌。”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幅描绘荒凉废墟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寂静无声,或者是风吹过空旷地带的回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is lost”或“it's all over”,但这些表达没有“万事皆休”那种深刻的无奈和宿命感。
“万事皆休”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无奈和结束。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语言与情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宋江兵若不来,万事皆休。若是那夥蛮子来时,小将自出去与他相敌;若不活拿他几个,这厮们那里肯退?
快早送我师父出来,~!牙迸半个不字,你只看看手中钯,决不饶你!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皆】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皆,俱词也。 、 、 《左传·哀公十一年》-皆死皆殡。 、 《书·汤誓》-予及汝皆亡。 、 《战国策·齐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 、 《战国策·齐策》-皆以美于徐公。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皆自于人欤。 、 宋·苏轼《石钟山记》-所在皆是。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皆托忠烈之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环村居者皆猎户。 、
【组词】
皆悉、 皆既、 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休】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休,息止也。 、 《尔雅》-休,息也。 、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 《五经文字》-休,象人息木阴。 、 《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诚上休陛下余光。 、 《诗·大雅·民劳》-汔可小休。 、 《礼记·月令》-毋休于都。 、 《史记·高帝纪》-止宫休舍。 、 唐·杜甫《兵车行》-未休关西卒。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 岳飞《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休于树 、 《资治通鉴·唐纪》-命士少休。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将士更休。 、 、 《聊斋志异》-既暮,休于旅舍。
【组词】
休日、 休舍、 休士、 休坐
1. 【万事】 一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