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0:27
“万人敌”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能够对抗一万个人的敌人”,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或影响力,能够对抗或威胁到众多的人。
“万人敌”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形容军事上的勇猛将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形容其他领域的强大个体。
在**文化中,“万人敌”常与英雄主义和勇猛精神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于强大和无敌的崇拜。
这个词汇给人以强大、不可战胜的印象,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对力量的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听到解说员用“万人敌”来形容某位**员的出色表现,这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如风中的猎鹰,是战场上的万人敌,每一次挥剑,都是对命运的挑战。”
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形象,背景音乐是激昂的战鼓声,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能够很好地体现“万人敌”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force to be reckoned with”,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强大的意思。
“万人敌”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形容了个体的强大,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力量和英雄的崇拜。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大寿有一兄弟名叫大弼,曾官副总兵,有万夫不当之勇,军中称为~。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