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4:53
变奏(Variation)是一个音乐术语,指的是在保持主题基本轮廓的同时,通过改变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元素,创造出新的音乐段落。在文学和艺术中,变奏也可以指在保持基本主题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手法或风格进行变化和创新。
变奏一词源自拉丁语“variatio”,意为“变化”。在音乐史上,变奏技巧在中世纪就已经出现,但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在巴赫和海顿的作品中。
在西方音乐传统中,变奏技巧被视为一种展示作曲家技巧和创造力的方式。在社会文化层面,变奏也象征着创新和多样性,鼓励人们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寻求新的表达方式。
变奏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给人以创新和探索的情感体验。它鼓励人们在熟悉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可能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个人经历中,变奏可以体现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式,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样性尝试,如尝试不同的烹饪方法或学*新的技能。
在诗歌中,可以通过对同一意象的不同描述来体现变奏,如:
春风拂过,花瓣轻舞, 变奏着季节的旋律。 晨露滴落,叶片轻颤, 变奏着清晨的诗篇。
变奏可以让人联想到音乐会上乐器的多样变化,或者在视觉艺术中,通过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色彩和构图处理来体现。
在不同文化中,变奏的概念也有所体现,如**传统音乐中的“变调”,以及在不同文化艺术作品中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处理。
变奏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多样性的词汇,无论是在音乐、文学还是日常生活中,它都鼓励我们在保持基本框架的同时,寻求新的表达和创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变奏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样性和创新的价值。
1.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2.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奏,进也。 、 《虞书》-敷奏以言。 、 《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 、 《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 、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使奏其技。 、 《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 方苞《狱中杂记》-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组词】
奏舞、 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