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7:56
“伏输”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竞争或对抗中屈服、认输。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一方在比赛、辩论、战争等情境中承认失败,不再继续抵抗或争斗。
“伏输”一词的“伏”字原意是俯伏、屈服,而“输”字则指失败。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在对抗中屈服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伏”来表示屈服的例子。
在**文化中,“伏输”常常与“忍辱负重”、“以退为进”等哲学思想相联系,强调在某些情况下,承认失败并不可耻,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伏输”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因为它涉及到承认失败和放弃抵抗。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象征着成熟和智慧,知道何时应该停止无谓的争斗。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最终我们团队决定伏输,接受了另一个团队的提议,这让我们有机会从失败中学*并重新出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伏输”:
在命运的棋盘上,我伏输一着,
不是怯懦,而是智慧的退让,
让出一片天空,换来心灵的宁静。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风中低头,手中握着的旗帜缓缓降下,这可以是对“伏输”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是一段悲伤的旋律,伴随着低沉的鼓声,象征着战斗的结束和失败的承认。
在英语中,“伏输”可以对应为“yield”或“surrender”,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可能带有更强烈的军事或法律含义。
“伏输”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仅是承认失败,更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的选择和智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恰当使用“伏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决策过程。
1.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
2.
【输】
(形声。从车,俞声。本义:转运,运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输,委输也。 、 《淮南子·泛南训》-运所有,输所无。 、 《左传·襄公九年》-输积聚以贷。 、 《荀子·成相》-春申道缀基毕输。 、 《左传·僖公十三年》-秦于是乎输粟于晋。 、 《韩非子·十过》-输之于宫以为食器。 、 唐·杜牧《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组词】
输供、 输将、 输场、 输发、 输转、 输将、 输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