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0:03
词汇“失本”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者常用词。根据字面意思,“失本”可以理解为失去本源、本来的意思或者本质。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失本”字面意思是指失去了原本的东西或者本质。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失去原本的价值、意义、原则或者根源。
由于“失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失”和“本”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失去原本的状态或本质。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失本”可能用来批评现代社会中传统价值和原则的丧失。
“失本”可能引起一种失落和遗憾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失去重要或珍贵的东西。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某些事物或关系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失本”,例如,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社区可能因为外部因素而失去了它的本质和活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本”来表达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春风拂面,却不见昔日花开,
岁月流转,失本之景,徒留叹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旧时景象与现今对比的画面,强调“失本”的主题。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怀旧或悲伤的旋律来增强“失本”的情感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失本”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失去本质或根源的概念。
“失本”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提醒我们珍惜和保护那些本质和根源的东西。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