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6:47
抓耳搔腮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抓耳朵和脸颊。这个动作通常表示一个人感到困惑、焦虑或不知所措。基本含义是指人在遇到难题或尴尬情况时,表现出的一种无意识的身体反应。
“抓耳搔腮”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反应。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或尴尬时的自然反应,反映了人们对情感表达的一种共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理解。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压力下的真实反应,以及我们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公开演讲时突然忘词,我抓耳搔腮的样子被录了下来,后来成了朋友间的笑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思绪如潮涌,抓耳搔腮间,灵感悄然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困惑中抓耳搔腮的样子,这种视觉形象能够直观地传达出焦虑和无助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cratching one's head”,意指困惑或不解,但不如“抓耳搔腮”那样具体和生动。
“抓耳搔腮”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情感。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饶鸿生那里经见过这种境界?直喜得他~。
1.
【抓】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同本义 。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引证】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组词】
抓挠、 抓心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3.
【搔】
(形声。从手,蚤声。本义:用指甲轻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搔,括也。 、 《礼记·内则》。注:“摩也。”-而敬仰搔之。 、 《汉书·枚乘传》。集注:“谓抓也。”-足可搔而绝。 、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组词】
搔背、 搔掐、 搔扪、 搔摸、 搔首、 搔耙
4.
【腮】
颊 。亦称“腮巴”、“腮巴子”、“腮斗”、“腮颊”、“腮帮”、“腮帮子”。
【引证】
萧统《十二月启》-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组词】
腮庞、 腮斗儿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引证】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裴初不信,乃鲙鲤鱼无腮者,令左右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