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9:48
游云惊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游动的云彩使龙惊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中的笔法生动、有力,如同龙在云中翻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美感。
在文学作品中,游云惊龙 常用来形容书法家的笔法或画家的画技高超,如“他的书法笔走龙蛇,游云惊龙,令人赞叹不已。”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艺术评论或文化交流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同义词:
反义词:
游云惊龙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的龙文化有关。龙在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尊贵和好运,而云则常常与龙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神秘和变化。这个成语的演变可能与古代文人墨客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赞美有关。
在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游云惊龙** 这个成语体现了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和尊重。它不仅是对书法技巧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家精神境界的肯定。
游云惊龙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它让人联想到龙在云中翻腾的壮观景象,以及书法家在创作时的激情和专注。这种联想激发了对艺术美的追求和对创造力的赞赏。
在参观书法展览时,我曾看到一幅作品被评论家形容为“游云惊龙”,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成语所传达的艺术魅力和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墨香飘溢,笔锋如剑,
游云惊龙,墨舞风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书法作品,笔触有力,线条流畅,如同龙在云中翻腾。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强烈、旋律激昂的乐曲,如《黄河大合唱》,来增强“游云惊龙”的气势和动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troke of genius”(灵光一闪),用来形容艺术创作中的灵感和创新。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体现了对艺术创造力的赞美。
游云惊龙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也是对创造力和艺术表达的肯定。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丰富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发挥。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1.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2.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3.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4.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