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09:3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9:31:00
词汇“晓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晓譬”由两个字组成:
在文学作品中,“晓譬”可能用于描述某人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或抽象的概念,使听者更容易理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哲学、文学批评等,可能会使用到类似的表达。
“晓譬”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文言文或古籍中。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比喻”或“比方”等更为通俗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这可能与“晓譬”这一概念有关。在古代文人交流中,使用生动的比喻来阐述观点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晓譬”可能给人一种文雅、深奥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智者用智慧的话语启迪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晓譬”这个词,但在教学、演讲或写作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比喻来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晓譬”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美感:
月如银盘挂天际,
星似珍珠散夜空。
晓譬人间万象,
诗心画意共长存。
想象一位智者在月光下,用生动的比喻向弟子们传授知识,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宁静的夜晚和柔和的月光,以及智者温和而富有韵律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taphor”或“analogy”,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都有类似的用法,用于解释和传达复杂的概念。
“晓譬”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修辞美感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时可以更多地运用比喻和类比,以增强沟通的效果和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能力。
1.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
2.
【譬】
(形声。从言,辟声。本义:譬如,比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譬,喻也。 、 《诗·小雅·小弁》-譬彼舟流。 、 《论语》-能近取譬。 、 《战国策·齐策》-臣窃为公譬可也。
【组词】
譬如、 譬犹、 譬况、 譬谕
晓谕,使人知晓。
【引证】
《后汉书》。注:“譬,晓谕也。”-又譬诸外戚。
【组词】
譬称、 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