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6:50
“枯杨之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枯萎的杨树上的嫩芽。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物虽然外表衰败,但内部仍有生机和希望。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希望和活力的人或事物。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农业,可能会用来描述植物的再生能力。
“枯杨之稊”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原意是指老夫娶少妻,后来引申为事物虽衰败但仍有生机。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生生不息”和“变通”的哲学,强调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希望和努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希望和鼓励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有可能迎来转机和新生。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在面对挑战时不要放弃,相信总有一天会有转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枯杨之稊,虽枯犹荣,春风一吹,绿意盎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枯萎的杨树在春天重新发芽的画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glimmer of hope”或“a ray of sunshine in the darkn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
“枯杨之稊”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富有诗意,而且在文化和哲学上也有深刻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相信生命的力量和变化的可能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余自伤年老,不欲为枯杨之稊。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杨】
(形声。从木,昜(yáng)声。本义:植物名。落叶乔木)。
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
【引证】
《说文》-杨,杨木也。 、 《尔雅》-杨,蒲柳。 、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杨与柳别。杨,枝劲脆而短,叶圆阔而尖;柳,叶长而狭,枝软而韧。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稊】 稗子一类的草,子实像糜子:“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太仓乎?”。 杨柳新长出的嫩芽:“枯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