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2:13
枯本竭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根本枯竭,使源头断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从根本上破坏或耗尽资源,导致无法恢复或再生。它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不可逆转的破坏或消耗。
在文学作品中,枯本竭源 常用来形容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警告人们不要过度消耗任何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或经济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可持续性问题。
同义词:断根绝源、竭泽而渔
反义词:开源节流、可持续发展
枯本竭源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枯”、“本”、“竭”、“源”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立的意义,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意义。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枯本竭源** 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敬畏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强调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警示的感觉,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避免短视行为。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论述的严肃性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听到环保人士使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不顾环境后果的企业行为,它有效地传达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枯本竭源 来描绘一个因为人类活动而变得荒凉的世界:
曾经绿意盎然的山川,
如今枯本竭源,一片荒凉。
河流干涸,森林凋零,
人类的贪婪,终将自食其果。
在视觉上,枯本竭源 可以联想到干涸的河流、枯萎的树木和荒芜的土地。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穿过枯枝的声音,或是干旱地区沙尘暴的呼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rain the well dry" 或 "exhaust the source",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含义,即彻底耗尽资源。
枯本竭源 这个成语在强调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的重要性方面非常有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传达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对过度消耗的警告。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竭】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五行之动,迭相竭也。
4.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