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6:59
取巧 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巧妙的方法或手段来达到目的,通常含有利用规则的漏洞或不正当手段的意思。基本含义是指在做事时采用聪明但不完全正当的方式来获得优势或避免困难。
取巧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取”和“巧”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巧”字常用来形容技艺高超或方法巧妙。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巧”逐渐演变为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的行为。
在**文化中,取巧往往带有贬义,因为它暗示了不诚实和缺乏道德的行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在商业竞争中,取巧可能被视为一种必要的策略。
取巧 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不诚实和欺骗,因此在情感上可能引起负面反应。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成功的人,从而产生不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取巧可能出现在各种情境中,如考试作弊、工作中的小聪明等。例如,某人可能在工作中通过取巧的方式完成任务,虽然短期内获得了好处,但长期来看可能会损害个人信誉。
在诗歌中,取巧可以被用来形容一种机智的表达方式:
他用取巧的笔触,
在纸上绘出生活的巧妙。
每一笔都是智慧的闪光,
每一划都是心灵的跳跃。
取巧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狡猾的角色形象,如动画中的狐狸或某些电影中的反派角色。在视觉上,可能联想到一些狡猾的笑容或眼神。
在英语中,取巧 可以对应到 "exploit a loophole" 或 "take advantage of",这些表达也含有利用漏洞或不正当手段的意思。
取巧 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方式,也反映了社会对诚实和道德的价值观。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它的多面性,并在实际应用中保持诚实和正直。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