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1:26
词汇“敝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言或古雅的词汇,因此在现代语境中使用频率较低。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敝窦”进行分析:
“敝窦”字面意思是指破旧的洞穴或简陋的住所。其中,“敝”意为破旧、破败,“窦”则指洞穴或孔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敝窦”常用来形容贫困或简陋的居住环境,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的处境艰难或地位低下。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非常正式或古风的文学作品中。
“敝窦”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破屋”、“陋室”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在古代社会,由于物质条件有限,许多人居住在简陋的环境中,因此“敝窦”这样的词汇在描述贫困生活时较为常见。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词汇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敝窦”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贫困、艰辛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不易的人生经历。
由于“敝窦”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如果需要在正式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描述古代贫困生活,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描述古代贫困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敝窦”来增强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在岁月的长河中,
我寻找那失落的敝窦,
那里藏着无数的故事,
和那些不为人知的笑容。
想象一个破旧的洞穴,可能会有风吹过洞口的声音,以及洞内昏暗的光线和简陋的家具,这些都可以作为“敝窦”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敝窦”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类似的情境,如英语中的“dilapidated cave”或“run-down dwelling”。
“敝窦”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和文化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的深度。在学习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1.
【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敝,一曰败衣。 、 《礼记·缁衣》。郑训败衣。-苟有衣必见其敝。 、 《孙子·谋攻》-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摄敝衣冠。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组词】
敝鼓丧豚、 敝帷不弃、 敝衣
疲惫,困乏,衰败。
【引证】
《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还师以敝楚。 、 《史记·乐书》-土敝则草木不长。 、 《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汉书·张敞传》-吏民凋敝。
【组词】
敝卒、 敝敝
2.
【窦】
(形声。从穴,卖声。本义:孔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窦,空也。 、 《礼记·月令》。注:“入地隋曰窦。”-穿窦窖。 、 《礼记·礼运》。注:“孔穴也。”-顺人情之大窦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组词】
窦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