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3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32:44
词汇“年稔”是一个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年稔”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年稔”的字面意思是年成丰收,即一年的农作物收成很好。其中,“年”指一年,“稔”指庄稼成熟。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年稔”常用来描述农业丰收的景象,如在《诗经》、《左传》等古籍中可以看到其身影。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可能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农业相关的专业文献中。
“年稔”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稔”字在古代有庄稼成熟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一年的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丰收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象征。因此,“年稔”这个词汇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
提到“年稔”,我联想到金黄色的麦田、丰收的喜悦和农民的笑脸。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温馨和满足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慷慨和人类劳动的成果。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使用“年稔”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会遇到它,并从中感受到古人对农业丰收的赞美和期待。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年稔”: “秋风送爽,稻浪翻金,年稔之喜,溢于言表。”
想象一幅画面:金黄色的麦田在秋风中摇曳,远处传来农民欢快的歌声,这就是“年稔”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abundant harvest”或“good harves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通过对“年稔”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和它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仍然是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1.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2.
【稔】
(形声。从禾,念声。本义:庄稼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稔,谷熟也。 、 《国语·吴语》。注:“熟也。”-不稔于岁。 、 《后汉书·明帝纪》-岁比登稔。 、 《南史·顾宪之传》-吴兴频岁失稔。
【组词】
稔岁、 稔收、 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