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6:56
原动力: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推动事物发展的最初力量或根本原因。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能够激发行动、创新或进步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原动力一词源自拉丁语“motivus”,意为“移动的”,后来演变为英语中的“motive”,再结合“power”或“force”形成现代用法。在语言发展中,它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推动或激励因素。
在现代社会,原动力常被用来讨论个人或集体的成功因素,如教育、经济政策或科技创新如何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原动力这个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断前进、克服困难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寻找并利用自己的内在力量去实现目标。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其成功的原动力来自于团队成员对创新的共同热情和承诺。
诗歌: 在晨曦的微光中,原动力悄然苏醒, 推动着梦想的帆船,穿越波涛汹涌。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员在起跑线上,全身紧绷,准备爆发出他的原动力。 听觉**:听到一首激昂的交响乐,感受其中蕴含的推动情感和力量的原动力。
在不同语言中,如西班牙语的“motor primario”或法语的“force motri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概念,即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力量。
原动力是一个多面向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也激发了人们对内在潜力的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