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1:27
圣典: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神圣的经典或典籍,通常指的是或哲学体系中被视为权威和神圣的书籍。在语境中,圣典往往包含了教义、教规、神话、历史和道德规范等内容。
圣典一词源自汉语,由“圣”和“典”两个字组成。“圣”字意味着神圣、崇高,而“典”字则指经典、规范。在历史上,随着的发展,圣典的概念逐渐形成,并在不同文化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圣典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在教文化中,《圣经》是核心的圣典,而在文化中,《金刚经》和《心经》等被视为重要的圣典。这些圣典不仅影响了**信仰,也深刻影响了艺术、文学和社会价值观。
圣典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庄严、崇高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深邃的智慧、永恒的真理和精神的指引。在表达中,使用圣典一词可以增强论述的权威性和深刻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阅读过《圣经》和《古兰经》等圣典,这些阅读经历让我对不同**的教义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帮助我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更加包容和理解。
诗歌: 在时间的深渊里, 圣典的光芒永不熄灭, 指引着迷途的灵魂, 穿越黑暗,寻找光明。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图书馆中,一本打开的圣典放在书桌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 听觉:听到教堂的钟声和诵读圣典的声音,感受到一种庄严和宁静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圣典的概念和对应的词汇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sacred text”或“holy scripture”,阿拉伯语中的“الكتاب المقدس”(al-kitāb al-muqaddas),都指代类似的**经典。
圣典一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和文化的核心,也象征着智慧和真理。通过对圣典的学和理解,我能够更好地把握不同文化的精髓,并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得体和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